2011年2月26日 星期六

年獲利20%~25%---野生牛樟芝投資10大要件

***年獲利20%~25%---野生牛樟芝投資10大要件***
1.最熱門的健康食品
2.受證實對人體有驚人神奇效果

3.政府投入大量財力研發的健康產業
4.各大生技公司()投資研發的健康產業
5.獲利合理且穩定持續持久。 

6.獨步全球台灣唯一的健康產業

7.國寶級產品

8.培育成功率100%
9.風險性非常低幾乎 0% 。 

10.市場需求量大



聯 絡 人: 李文欽 

聯絡電話: 0982042637

聯 絡 人: 徐若艷
聯絡電話: 0980465732

牛樟芝產銷合作----安全穩定的獲利

牛樟芝產銷合作條例 :

1.樟椴木1 重約 17 20 公斤命約 8 ~ 12

2.樟椴木 培育期約 8 ~ 12個月


3.會員可選擇由公司培育或自己培育
公司培育 不再收其他費用       

4.樟芝培育至可採收時由公司負責收購,每兩收購價3,000元

5.會員也可自行買賣牛樟芝

   聯絡電話: 0982042637   聯絡人: 李文欽 

   聯絡電話: 0980465732   聯絡人: 徐若艷 

2011年2月25日 星期五

牛樟芝子實體市價值

請小心!!!別買到假的牛樟芝



*特大牛樟芝子實體(每兩)      
               NT$12,500元   



*A牛樟芝子實體(兩) 
               NT$10,000元




*B牛樟芝子實體(兩) 
                NT$7,500



聯 絡 人: 李文欽  

聯絡電話: 0982042637
                                                                                
聯 絡 人: 徐若艷
聯絡電話: 0980465732

2011年2月24日 星期四

全國博碩士研究報告

國博碩士研究報告
相關連結:http://etds.ncl.edu.tw/theabs/index.html
牛樟菇子實體乙醇萃取物誘導 HL60 細胞凋亡之研究
教授 : 賴宏亮
研究生 : 呂美津
校院名稱 : 屏東科技大學
研究對象及範圍 : 牛樟菇子實體乙醇萃取物誘導 HL60細胞凋亡之研究牛樟菇 (Antrodia camphorata) 又名樟菇、樟芝,屬擔子菌綱的藥用性真菌類,在台灣民間用於癌症治療,但是尚未有科學研究證實其抗癌作用。本研究提出 牛樟菇 抗癌的生物活性主要作用是誘導腫瘤細胞發生凋亡現象的假說,並由以下的實驗來證實。實驗設計中,以 trypan blue exclusion 、 Liu's stain 及 TUNEL (TdT-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 labeling) 染色等檢查法,直接利用顯微鏡觀察 牛樟菇 子實體之乙醇萃取物誘導人類白血病前骨髓細胞 (human promeylocytic leukemia cell) 發生細胞凋亡的現象。 DNA agarose electrophoresis 來分析細胞凋亡後在膠體電泳呈現的 DNA 斷裂現象 (DNA ladder) ,所產生清晰 DNA ladder 的膠體電泳結果證實細胞凋亡所得到 DNA 片段約為 180bp 倍數的特定長度。並以流式細胞儀 (flow cytometry) 經 propidium iodide (PI) 及 Annexin- -FITC 雙重螢光染色後檢測凋亡細胞的比例。研究結果顯示,以 200 μg/ml 的 牛樟菇 萃取物處理 6 小時後,與對照組比較下,細胞凋亡的比例從少於 5% 增加至 36% ; 牛樟菇 乙醇萃取物處理 24 小時後,單染 PI 以流式細胞儀分析出凋亡細胞的比例從 5% 增加至 42% 。綜合以上的結果證實,以 200 μg/ml 的 牛樟菇 乙醇萃取物處理人類白血病前骨髓細胞,導致 HL60 細胞發生細胞凋亡的現象最為顯著。因此,本研究首度提出 牛樟菇 萃取物,確實可透過誘導人類白血病前骨髓細胞發生凋亡的現象而達到抗癌之作用。

固態栽培 樟芝防治癌症之重要機轉 - 癌症逆轉
教授 : 鄧文炳
研究生 : 陳佳鈺
校院名稱 : 臺北醫學大學
研究對象及範圍 : 固態栽培 樟芝防治癌症之重要機轉 - 癌症逆
根據研究發現癌症是可以逆轉的,以感染病毒或以化學物質處理或與放射線接觸等方式藉著啟動腫瘤細胞中之逆轉作用機制,讓癌細胞不表現腫瘤特性,甚至於恢復成相當程度之正常細胞。所謂癌症逆轉現象 (Cancer Reversion) ,意指腫瘤細胞回復「部分正常」,而成為不具威脅性地可與人體共存的人癌共生現象。 本實驗室已經建立了可供癌症逆轉機制探討的研究模式。 樟芝﹐又稱牛樟芝或牛樟菇,是台灣特有的真菌,因無法以人工栽培,因此更顯得珍貴。以其中的多醣Polysccharides) 、三帖類 (Triterpenoids) 及超氧歧化酵素 (Superoxide Dismutase) 為主要的研究份。根據初步研究樟芝有明顯的抑制腫瘤細胞生長及抑制癌病毒作用的效果,且以樟芝進行細胞試驗,結果顯示樟芝具有癌症逆轉的特性。 具腫瘤誘發性的HeLa細胞的表面抗原,其具有自磷酸化 (Autophosphorylation) 活性,是一種細胞的腸鹼性磷酸酵素 (Intestinal alkaline phosphatase, IAP) ,因此本實驗室嘗試解析 IAP 表現與腫瘤誘發性之間的關係。實驗結果發現樟芝能夠抑制腫瘤細胞內鹼性磷酸酵素的表現。此外在基因層面的探討,初步實驗結果發現,樟芝有增強抑癌基因 p53 表現的趨勢;而對子宮頸癌主要的 E6/E7 致病因子則有抑制的功效。在動物實驗方面,餵食樟芝對於腫瘤細胞生長確實有抑制的效果。以流式細胞儀技術分析樟芝對癌細胞的影響,可能並非走細胞毒殺的路徑,因此可以更加的推斷藥物對細胞的作用是進行癌症逆轉的模式

樟芝菌絲體培養之胞外多醣體應用於抗老化化妝品成份之研究
: 呂敏勇
研究生 : 鄭懿芳
校院名稱 :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
研究對象及範圍 : 樟芝菌絲體培養之胞外多醣體應用於抗老化化妝品成份之研究樟芝 (Antrodia camphorata) 是台灣發現的特有物種,已知它是一種藥用菇類,廣泛應用於傳統中藥上。它的生理活性物質尚在分析中,目前已知主要的有效成分為多醣體及三帖類。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以樟芝菌絲體深層培養所獲得的胞外多醣體,應用於抑制 3T3 纖維母細胞所分泌基質金屬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 的活性;經由 gelatin-based zymography 進行 MMP-2 及 MMP-9 的活性分析,我們發現樟芝胞外多醣體於 0.5 mg/ml 的處理劑量下,可以抑制 MMP-2 及 MMP-9 的活性,於 48 小時最為顯著。
另一方面,利用不同的酒精濃度沉澱樟芝胞外多醣體,經由膠體過濾層析法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分析,證實不同的酒精濃度可分離得到不同分子量的多醣體;這些不同分子量的多醣體中,以 33% 酒精濃度沉澱分離的多醣體抑制 MMP-9 的活性最顯著,而 50~75% 沉澱酒精濃度所分離的多醣體抑制 MMP-2 活性的效果最佳。令人驚訝的是 50~75% 酒精濃度沉澱所得到的多醣體,於 0.5 mg/ml 的劑量,處理纖維母細胞 4~8 小時,在與控制組比較之下,發現膠原蛋白的累積量可增加 38% 。因此,我們認為樟芝胞外多醣體可應用於抗老化化妝品的成份。

樟芝對倉鼠體內脂質代謝與抗氧化狀態之影響
教授 : 蔡敬民
研究生 : 劉翠玲
校院名稱 : 輔仁大學
研究對象及範圍 : 樟芝對倉鼠體內脂質代謝與抗氧化狀態之影響樟芝( Antrodia camphorata )屬於台灣特有真菌類,僅寄生於台灣特有品種牛 樟 樹之樹洞中,民間認為其具有許多保健功效。然而子實體栽培困難,故近年多以深層發酵之人工培育方法來生產,但是否仍具生理功能則須以科學方法加以探討。本研究目的乃探討高血脂倉鼠攝取經深層發酵所得 樟 芝菌絲體或發酵液,對體內脂質代謝與抗氧化狀態的影響。實驗以雄性倉鼠 48 隻分為 6 組,分別餵予含 15% 油脂與 0.2% 膽固醇的高脂飲食,另每日管餵 0.01g 之蒸餾水(控制組)、 樟 芝 An5 培養液、 An5 發酵液、 樟 芝 GK101 培養液、 GK101 發酵液或 GK101 菌絲體,飼養 4 週後,犧牲取得血液與肝臟進行生化分析。結果顯示, An5 發酵液和 GK101 菌絲體均可顯著降低血清與肝臟中三酸甘油酯( TG )濃度,而二種發酵液都能降低血清與肝臟中總膽固醇濃度( TC )。另 GK101 發酵液和菌絲體均可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LDL-C )濃度,但各種發酵液或菌絲體均對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HDL-C )濃度沒有影響。抗氧化方面,發酵液與菌絲體均可顯著提升血清總抗氧化狀態, An5 發酵液與 GK101 菌絲體可延長 2,2'-Azobis (2-amidinopropane) dihydrochloride ( AAPH )誘導紅血球溶血時間;二種發酵液可增加 LDL 之氧化遲滯期。對於抗氧化酵素而言,發酵液與菌絲體均可顯著提升肝臟中麩胱甘過氧化物( GSH-Px )活性, An5 發酵液另可提升葡萄糖 -6- 磷酸去氫 酶 ( G-6-PDH )和超氧歧化 酶 ( SOD )等酵素活性。由結果可知, 樟芝菌絲體和發酵液對於高油脂飲食所誘發的高脂血症與氧化壓力具有保護功能,深具開發成保健食品的潛力。

肝癌 VS 牛樟芝一
教授 : 朱延和 ,陳水田
研究生 : 陳伯珠
校院名稱 : 國立中山大學
研究對象及範圍 : 高通量篩選出牛樟芝菌絲體抗肝癌先導藥物化合物二 . 以 p53 、 bax 、 bcl-2 之 m-RNA 層次進行抗肝癌先導藥物化合物對人類肝癌細胞株摘要 :
Antrodia camphorata 俗名牛樟芝,是在台灣發現特有的真菌類品種,它的子實體已被當作中草藥使用在各種不同的疾病的治療中。 最近的在體內實驗 (in vivo) 研究中已經顯示牛樟芝的粗萃取物能改善肝臟功能,增加免疫而且抑制癌的生長。 本研究的目地是由牛樟芝的菌絲體對人類的肝癌細胞上的藥物作用識定出生物活性化合物。 我們藉由使用人類的肝癌症細胞株進行高通量篩選分析及搜尋粗萃物的生物活性物質,而不是使用費時和昂貴的動物實驗。起先,我們很高興發現,當牛樟芝的菌絲體和子實體的粗萃物處理於人類的肝癌細胞株 Hep 3B 48 小時,獲得 IC50 分別為 44.25 和 12.22 μg/mL 。 牛樟芝的菌絲體粗萃物進一步放入矽膠管柱中進行分離,將之分開成十二部份後再分別處理於人類的肝癌細胞株 Hep 3B ,我們發現顯著的生物活性在第六部份 (F6) 其 IC50 為 6.4614 μg/mL ,之後我們使用 HPLC 和 TLC 來純化出 F6 活性的成分和使用 MS 和 NMR 及 IR 來進行化學結構識定。 此化合物被鑑定為 1-hydroxy -3-isobutyl -4- [4-(3-methyl-but-2-enyloxy)-phenyl]-pyrrole-2,5-dione (分子式: C19H23NO4 ; 分子量: 329.16 )。 此化合物分別處理於人類的肝癌細胞株 Hep G2 和 Hep 3B 48 小時其 IC50 分別為 9.903 μg/mL 和 6.388μg/mL 。

肝癌 VS 牛樟芝二
教授 : 林俊清
研究生 : 郭育君
校院名稱 : 高雄醫學大學
研究對象及範圍 : 樟芝子實體乙酸乙酯層肝癌細胞株 HepG2 和 PLC/PRF/5 之活性與其作用機轉之探討摘要 : 樟芝 (Antrodia cinnamomea T.T. Chang & W.N. Chou) 為台灣特有種高價值的藥用真菌,又稱為牛樟芝或牛樟菇,僅生長於老齡牛樟樹,依其形態特徵被分類於薄孔菌屬 (Antrodia) 。有關樟芝之生物活性研究,根據文獻紀載其具有抗發炎、抗氧化、保肝等作用。在抗癌研究方面,則僅侷限於細胞毒殺的作用,對於癌細胞的增生抑制作用機制甚至其分子機轉的探討,都仍屬未知。因此本篇的研究主要是探討樟芝子實體乙酸乙酯層的萃取物 (EAC) 對肝癌細胞株 HepG2 與 PLC/PRF/5 誘發細胞凋亡 (apoptosis) 的作用機轉。在兩種細胞株中, EAC 可以顯著的抑制其細胞增生率,並呈現濃度從屬效應 (dose-dependent manner) 。藉由分析 DNA fragmentation 及 nucleosome ELISA 的方式進一步確認 EAC 是經由誘發細胞凋亡來抑制兩種不同的肝癌細胞株生長。在 HepG2 中, EAC 可以在不活化 p53 分子下,直接活化 Fas receptor 與 Fas ligand ,透過 death receptor 途徑誘發細胞凋亡。另外, EAC 在兩種細胞株中都可以透過 mitochondrial 途徑誘發細胞凋亡。另一方面, EAC 也會影響細胞存活的訊息傳導途徑,刺激細胞質中的 IκBα 活化,造成細胞核中 NF-κB 的量降低,活性也受到抑制。故本研究已詳細地探究樟芝子實體乙酸乙酯層的萃取物 (EAC) 誘發肝癌細胞凋亡 (apoptosis) 的分子機轉。

※中國醫藥研究所研究團隊發現,樟芝菌絲體多醣可與一般多醣體一樣,促進免疫細胞分泌細胞激素,以對抗癌細胞或病毒,還能直接抑制 B 型肝炎病毒產生抗原,進而干擾 VEGF 與其受體結合,因而抑制血管增生,達到餓死癌細胞的效果。中興大學胡淼琳教授也發現樟芝多醣有相似結果。嘉義大學、弘光科技大學、中興大學等研究團隊,也都觀察到樟芝菌絲體多醣抗氧化及抗發炎作用。

2002年,沈立言教授利用不同體積的發酵液做 SD大白鼠初代肝細胞培養,結果證實在NOEs-的系統濃度下,樟芝有助增加大白鼠的生存力、抗氧化及解毒、代謝能力。另一項活體系統研究也證實,樟芝子實體與菌絲體均有降低酒精所誘發的急性肝損傷功能。
2003年,中興大學食品科學研究所博士宋祖瑩發現DMF 能降低四氯化碳所引發的中性白血球浸潤、水泡性腫大及壞死等肝損傷現象,因此推測DMF具有提升肝組織 GSH/GSSG 比值恆定,直接清除四氯化碳代謝產生的自由基功能,亦即具有預防活體內氧化傷害的潛力。另有報告指出,樟芝萃取物也可降低 GOT、GPT 值,防止 SOD 活性降低,以及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可以預防化學物質對肝造成的損傷。

樟芝與保肝中藥對 B 肝病毒之抑制性之比較

   
劑量(μg/ml)
B肝表面
抗原抑制率
B肝e抗原抑制率
   芝
75
64.4
69.5
葉天士方
200
27.5
30.2
   岑
200
41.3
17.7
   胡
200
17.6
10.6
   芎
200
12.8
2.6
   皮
200
37.5
3.9
   麴
200
35.2
26.1

台大醫學院生化研究所研究人員以細胞試驗證實,樟芝除了具有抗氧化作用,尚能抑制肝癌細胞生長 ; 其中以菌絲體甲醇萃取物最強,紅色菌絲較白色菌絲為佳,只要以低劑量 (樟芝萃取物 ) 就可使肝癌細胞停留在 G1期。

高雄榮民總醫院以樟芝對骨癌細胞MG-63凋亡的影響做研究,並於2007年發表報告,證實在100至200ppm的濃度下,即能減少骨癌細胞的殘活率並誘發凋亡,他們認為這可能是樟芝能抑制ERK,MAPK 磷酸化之故。

葡萄王公司委託台大醫學院生化研究所做功能性試驗,在【樟芝液態萃取物對腫瘤細胞株之毒殺性分析】報告中,證實樟芝液態萃取物以甲醇萃取的部份,具有強烈的毒殺血癌細胞株 (實驗用)作用;而熱水萃取物則於實驗第三天即具自明顯的毒殺肝腫瘤細胞株能力,而且樟芝濾液無明顯毒性。也就是說,樟芝的萃取物有明顯的抗腫瘤作用。

中國醫藥研究所研究報告,樟芝子實體的水萃物可以抑制 PHA 誘導出現的人類血中單核球增生 (IC50<17.5ppm),及抑制 B 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產生 (IC50<50ppm),而直接毒殺癌細胞株K562及Jurket的成分,則存在酒精萃取部份 (IC50分別為17.5及44ppm)。

    經濟部委託上海市預防醫學研究院,以中國倉鼠肺成纖維細胞系 CHL,做哺乳動物體外細胞染色體畸變試驗,發現其結果呈陰性反應,證實樟芝不致引起哺乳動物畸型。
該研究院也以樟芝菌絲體進行急毒性試驗,包括30天亞急毒、90天亞慢性毒性試驗,餵飼樟芝的劑量高達每公斤鼠重4,500百毫克,結果無論經過30天或90天,實驗組大鼠的生長情況都相當良好,與主要臟器與對照組比起來,並無明顯差異。

※臺北醫學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教授吳銘芳以老鼠做試驗,結果顯示樟芝子實體可以提高罹癌老鼠的存活率,達87.5%,主要原因是子實體中的藥用成份對金屬型蛋白水解酵素具有強烈的抑制作用,可降低惡性腫瘤的侵略性,甚至將癌化的細胞逆轉為正常細胞。
※呂鋒洲教授說,根據醫學的研究分析,三帖類化合物具有保護肝臟、抑制癌細胞增殖、抑制iNOS及COX-2的表現,這也是民間盛傳樟芝有解毒、保肝、抗癌等多重功效的謎底所在。

※鄭逢吉博士強調,Hepasim的發現非常難能可貴,尤其是自從發現Silymarin(是一個植物抽出物)後至今,仍未發現過更有效且副作用低的成分,而這樣的發現,也令Hepasim成為36來從天然物中所發現之最有效保肝成分,實在令人深覺驕傲。

※南科大分析,樟芝中含有的豐富的免疫生理活性的多醣體,主要含有β-D-葡聚醣,能通過刺激巨噬細胞、T淋巴細細胞、B淋巴細胞等,增加免疫功能,而達到抗腫瘤的效果;樟芝中三萜類具有抑制肝癌細胞增值的作用,和多醣體共同扮演抗腫瘤活性的重要角色。另三萜類化合物能有效的抑制 ACE(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的活性,可降低血脂、尿蛋白。

北醫生醫材料所所長蘇慶華表示,針對三類,此為樟芝所含最具醫藥用價值的指標成分,可保護肝臟、改善肝炎、誘導癌細胞凋亡、抑制癌細胞增殖、活化神經細胞作用。對中、末期的腫瘤,也有明顯減緩生長的功能,而罹癌動物的存活率高達87.5%。

※台北醫學大學生物醫學材枓研究所副教授鄧文炳研究團隊已建立一個評估「癌症逆轉」的作業平台,並從一帖由15種中藥材組成的複方中藥方中,找出牛樟芝可增加p53的數量並增強其表現,具有「癌症逆轉」功效。經進一步分析發現這些功效來自於牛樟芝的三萜類成份。

※台北醫學大學研究團隊發表的「進可攻,退可守—兼具癌症預防與治療的牛樟芝」論文指出H441GL非小細胞肺癌細胞株,經由樟芝酒精粗萃物處理過後,可抑制肺癌細胞生長。

日本的東洋醫學研究所在多年的研究實驗後,也認為樟芝具有胰島素一般的作用。

瞑眩反應根據中醫師的觀察,食用牛樟菇者快則約三日就會有瞑眩反應,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有症狀,其一般反應包括;1.自覺症狀逐漸消失;2.精神旺盛;3.飢餓感(食慾增加,但能控制體重);4.睡眠改善(能熟睡、睡眠時間可能縮短,但醒後精神舒爽);5.排泄改善(大小便暢通、正常);6.瞑眩反應:一般常見的瞑眩反應大致較易發生在過敏性體質或化學性藥品攝取過多者,有些是身體、顏面或口腔中出現蕁麻疹,或有浮腫、高燒、耳鳴、腹痛、血壓變化、排泄物增加等現象,中醫視為正常,過一段時間之後就會自然消失或減輕。


樟芝菌絲體之培養及其多醣體抗乙型肝炎病毒活性評估
: 謝明村、盧美光、謝文全
研究生 : 李一宏
校院名稱 : 中國醫藥學院
研究對象及範圍: 樟芝菌絲體之培養及其多醣體抗乙型肝炎病毒活性評估摘要 : 樟芝只寄生在牛樟樹腐朽的樹幹內,樟芝是台灣民間經常應用的中草藥,含有三萜類、胺基酸、蛋白質、糖類和多醣體。本研究包括: (1) 測量樟芝多糖體之單醣組成, (2) 不同含糖培養基對樟芝醣類化合物合成之影響, (3) 利用 high-performance anion-exchangehromatography(HPAEC) 對於五種樟芝的多醣作定性分析, (4) 以 B 型肝炎病毒產生的 MS-G2 cell Line 研究五種樟芝多醣體對抗 B 型肝炎病毒的作用。本研究的結論為:(1) 添加 40g/L 濃度的葡萄糖和半乳糖,樟芝生長速度均有明顯的增加,且最快速。添加 10-80g/L 濃度的鼠李糖、木糖、麥芽糖,對樟芝生長速度無明顯之影響。分析培養 60 天的樟芝菌絲體,添加葡萄糖可以增加阿拉伯糖和葡萄糖的量,添加蔗糖則提高木蜜醇的合成,添加鼠李糖可以提高鼠李糖在細胞中的合成,添加半乳糖可以提高肌醇和葡萄糖的量,木糖則降低葡萄糖和木蜜醇的合成。(2) 樟芝子實體和培養的菌絲體之多糖體不同,分析培養 26 天的樟芝菌絲體,有中性糖,半乳糖,葡萄糖,甘露醇,半乳糖胺。(3) 所有的樟芝菌絲多醣體均有抗 B 型肝炎抗毒的活性,其中 B86 在 50μg/ml 有強烈抑制 B 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作用,而且比 1000 單位 /ml 的 α- 干擾素還有效,只有 B86 及 35398 兩種有對抗 B 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的活性,所有樟芝菌絲體均無細胞毒性。本研究中,五種樟芝菌絲體中的 B86 表現出優良的抗 B 型肝炎作用,其生物效能及活體實驗,值得再繼續研究。

   樟芝保肝 作用之探討
指導教授: 陳健祺、林錫璋
研究生 : 李貞宜
校院名稱 : 南台科技大學
研究對象及範圍 : 樟芝保肝作用之探討
[ 摘要 ] 菇類已經在全世界被廣泛的用來治療疾病有數千年的歷史。其中樟芝為台灣民間之傳統用藥,相信其有某種程度的治療效果,特別是保肝方面。因此本研究藉由MTT assay來評估樟芝萃取物對肝癌細胞(包括:Hep 3B, Hep G2及Alexander cells)生長的抑制效果;另外,以硫代乙醯胺(TAA)誘導大鼠肝纖維化或肝硬化模式作為評估樟芝是否有保肝效果,其功效以Masson trichrome的染色方法評估肝纖維化或肝硬化的程度。此外,也利用體外試驗的方式,以anti-HBsAg assay評估樟芝對anti-HBsAg 的效果。結果顯示,樟芝水萃物或酒萃物對肝癌細胞Hep 3B, Hep G2及Alexander 細胞增生的抑制率分別為76、77 and 68 %。在動物實驗進行十二週後,TAA成功的誘導極嚴重的肝硬化產生,且在給予樟芝水萃物後能有效的降低肝損傷。此外,在anti-HBsAg assay中,樟芝萃取物也能有效的抑制Alexander cell 所分泌的HBsAg。此研究結果證明,樟芝水萃物有保護肝臟之能力,此可提供作為在另類醫療中的參考。

※利用蛋白質體探討樟芝萃取物處理在人類肺癌細胞株 
: 吳定峰
研究生 : 潘致良
校院名稱 : 南台科技大學
研究對象及範圍 : 利用蛋白質體探討樟芝萃取物處理在人類肺癌細胞株 (A549)
 [ 摘要 ] 樟芝又稱牛樟芝或牛樟菇,學名為 Antrodia camphorata ,是台灣特有一種真菌,僅生長於台灣特有之牛樟樹,生長緩慢、得之不易,故更顯其彌足珍貴。樟芝在台灣傳統醫藥歷史中始終被視為珍貴藥材,具有神奇的醫療保健功效。根據最近研究顯示,以 2 % (v/v) 固態發酵樟芝乙醇萃取液處理人類「肺癌」 A549 細胞株 72 小時,對 A549 細胞具有抑殺的效果。 在本實驗中,使用蛋白質體學技術來研究經固態發酵樟芝乙醇萃取液處理 8 小時的 A549 細胞和未經處理的 A549 細胞中表現量不同的蛋白質,利用 PDQUEST 軟體比對經處理及未經處理 A549 細胞的二維電泳圖譜,以找出表現差異 2 倍或 2 倍以上的蛋白質,在本論文中我們找到 5 個顯示統計上 2 倍或 2 倍以上顯著表現差異的蛋白質點